7雄 战国七雄是哪七雄
战国七雄指的是七个**:齐国、楚国、燕国、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秦国。
1、齐国,周代诸侯国,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被周天子封为侯爵,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。
2、楚国,周成王时期,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,建立楚国。楚国在周文、武之世开始崛起,奄有江汉,史称“大启群蛮”。前704年,熊通僭越称王,是为楚武王。
3、燕国,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,战国七雄之一。公元前1044年,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弟姬奭于燕地,是为燕召公。
4、韩国,周朝的诸侯国之一,是战国七雄之一,与魏国、赵国合称三晋,国君为姬姓韩氏,是晋国大夫韩武子(晋武公叔父)的后代,韩国国势*强是韩昭侯在位时。
5、赵国,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,战国七雄之一。国君嬴姓赵氏,为商朝名臣飞廉(蜚廉)次子季胜之后,原为赵侯。
6、魏国,周朝诸侯国之一,也是战国七雄之一。姬姓,魏氏。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、公元前344年称王、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,共179年。
7、秦国,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,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(蜚廉)之子恶来之后。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,颇受商朝重视,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战国七雄
1、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、秦国、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楚国。
2、战国七雄据立的历史背景:春秋时期持久的争霸战争,诸侯国间战争不断,互相讨伐,春秋五霸结束,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。*初的战国七雄,当为齐楚*强,后面排序则就是三晋的魏国、赵国以及韩国,秦国排第六,燕国第七。
3、公元前231年,秦国开始统一**的战争,至公元前221年,秦国消灭六国。统一了中国。以上仅代表个人见解,对于战国七雄,你的看法是什么呢?
战国七雄分顷雹别是赵(赵,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比较有名)、魏(魏,也就信陵君比较出彩)、韩(韩)
、燕(姬,太子丹刺秦王也蛮有名的)、齐(田)、楚(原来是芈姓,后销乎姿来被熊姓取代了)和秦(自秦孝公嬴渠梁以下,惠文王嬴驷、武王嬴*[这个名字,汗一个]、孝文王、昭襄王嬴则[一说嬴稷]、庄襄王嬴异人[后来叫子楚]、始皇嬴政皆很出名,不像他国一代不如一代)。
1、战国七雄”是指东周末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:秦国、齐国、楚国、赵国、魏国、韩国、燕国。
2、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传说秦国的祖先负责给周孝王养马,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赐,将
周朝的秦地赏赐给了他。当时的秦地是一个偏远贫瘠的地方。后来秦襄公被封为诸侯,秦国开始建国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国力强盛,成为当时的大国,经过几代秦王的努力,*后征服其余六国一统天下。
3、齐国,妫姓,田氏,也是战国七雄之一。田氏一族是舜的孙子的后裔。春秋时期,齐桓公是**个称霸中原的,所以齐国的国力积累深厚。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,齐国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,多次迫使秦国不得不主动示好求和。
4、楚国,皇族为芈姓,这一脉的始祖是颛顼儿子的玄孙季连。楚国在春秋时期国力强盛,战国争霸的时候也是实力强大的**,但后来在与秦国的较量中落了下风。在战国晚期楚怀王入秦被劫持,*后死在秦国,楚国从此一蹶不振。公元前223年,楚国灭亡。楚国是一个出将才的**,后来**秦朝**的项羽就是出自楚国。
5、赵国,祖先是商朝的名门,帝辛的大将嬴飞廉的直系子孙。赵国的赵武灵王曾经因为在中山之战中大败,知耻而后勇,在国内推行了胡服骑射”的政策。改步兵为骑兵,将战袍改造成修身方便活动的胡服。这样的改动**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,对历代军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。
6、魏国,皇族为姬姓,建国较晚,国力在七国中是属于比较弱的,后来魏国君主知人善用,经过变法魏国经济发展,魏国一度成为中原地区*强大的**。
7、韩国,皇族为姬姓,祖先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。韩国国力不强,而且不善战争,只是不断地依靠着强大的诸侯国随着各国征战瓜分利润。
8、燕国,皇族为姬姓,祖先是周武王的弟弟。燕国的实力在七国中一直是中游水平,燕昭王时期乐毅改革国政,励精图治,燕国富庶了几年,但*后还是没有抵御住秦国的攻打,在前222年灭于秦。
1、拜托,是七个**,他们分别是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
2、春秋初期,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。公元前6***,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,扫除东面障碍。公元前686年,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,公子纠奔鲁,公子小白奔莒。次年,无知**。鲁伐齐,欲纳公子纠,而齐高氏、国氏已召小白先入,击败鲁师,立为齐桓公。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,国力富强,成为霸主。公元前684年,齐灭掉西面小国谭,向鲁推进。公元前681年,又与宋、陈、蔡、邾会于北杏,南下灭小国遂,迫使鲁与齐言和,盟于柯。次年,齐假王命合陈、曹伐宋,迫使宋国屈服,并与宋、卫、郑会于鄄,又次年,齐与宋、陈、卫、郑复会于鄄,开始称霸诸侯。春秋中期,齐桓公以“尊王攘夷”为号召,联合中原诸夏,讨伐戎、狄、徐、楚,**周室。公元前664年,齐北伐山戎,救燕;又逐狄,存邢救卫;公元前656年,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,与楚盟于召陵。此后,齐多次大会诸侯。公元前651年,齐会鲁、宋、卫、郑、许、曹于葵丘。齐霸业达于顶峰。公元前643年,桓公卒,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。公元前5***,齐、晋大战于鞍(今山东济南),齐大败。到灵公、景公时,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。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,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。疆域东到海,西到黄河,南到泰山,北到无棣水(今河北盐山南)。春秋末年,齐衰落,卿大夫相互兼并。公元前548年,崔抒**公,立景公。公元前546年,庆封灭崔氏之族。庆封专齐政。次年,庆舍与栾、高(齐惠公之后)、陈(田)、鲍四族攻庆封,庆封奔吴。景公时,陈桓子施惠于民,民归陈氏,陈氏因而强大。公元前532年,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、高氏,栾施、高疆奔鲁。公元前4***,景公卒,国氏、高氏(齐文公之后)立晏孺子,次年,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、高氏,国夏、高张奔鲁,遂杀晏孺子,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。悼公在位四年,**,阚止为政。公元前481年,陈成子杀阚止,专齐政。公元前386年,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,迁齐康公于海上。公元前379年,康公卒,姜齐绝祀。田齐妫姓**,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。陈与田古音相近,故古书往往作田。公元前672年,陈完入齐,事齐桓公。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,陈氏开始强大。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、高(齐惠公之后)和国、高(齐文公之后)以及鲍、阚等族,专齐政。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,疆域亦袭姜齐之旧。田齐立国时,已经进入战国中期。太公和是**代齐侯。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,“设大夫之号”,招聚天下贤士。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。到威王、宣王时,稷下人才济济,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。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,改革政治,齐国遂强大。公元前353年,齐大败魏军于桂陵。公元前341年,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。公元前334年,齐威王与魏惠王“会徐州相王”,正式称王。威王晚年,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。公元前322年,田忌攻临淄,求邹忌,不胜,逃亡楚国。齐宣王时燕国发生“子之之乱”。公元前314年,在孟轲劝说下,宣王命匡章率“五都之兵”、“北地之众”伐燕,五旬克之,一度占领燕国。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。战国晚期,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。公元前301年,齐联合韩、魏攻楚,大败之。公元前298-前296年,齐联合韩、魏连年攻秦,入函谷关,迫秦求和。公元前288年,齐、秦并称东、西帝,旋皆放弃帝号。次年,苏秦、李兑合赵、齐、楚、魏、韩攻秦,罢于成皋。又次年,齐灭宋。公元前284年,燕以乐毅为上将军,合燕、秦、韩、赵、魏攻齐,攻入临淄,连下七十余城。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。齐愍王逃入莒,被淖齿**。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,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。燕引兵东围即墨,城中推举田单为将。双方相持达五年。公元前279年,田单组织反攻,用“火牛阵”大败燕军,收复失地。齐虽复国,但元气大伤,无力再与秦抗衡。公元前221年,秦灭韩、魏、楚、燕、赵后,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,俘虏齐王建,齐国灭亡。
3、楚对西周保持相对**,往往叛服无定。周昭王曾两次率师伐楚。一次在昭王十六年,周师有较多俘获;一次在十九年,周师还济汉水,全军覆没,昭王本人也死在汉水中。这是西周历史上的****。夷王时,王室衰微,熊绎的后代熊渠乘机出兵攻打庸和扬粤(即扬越),至于鄂,分其土,封长子毋康为句亶王,中子挚红为鄂王,少子执疵为越章王。厉王时,熊渠畏周伐楚,去其王号。周宣王时,楚一度内乱。熊严有子四人,长子熊霜先立。熊霜卒,三弟争立:仲雪死,叔堪亡濮,而少弟季徇立,是为熊徇。熊徇之孙熊仪为若敖(楚君无谥称敖,冠以葬地名),其庶支称为若敖氏,是后来楚国的显族。若敖二十年(前771年),西周结束。
4、若敖之孙熊眴(蚡冒)开启濮地。熊眴卒,其弟熊通杀其子代立,迁都郢(今湖北荆州纪南城)。公元前704年,熊通自立为王,是为楚武王。武王多次进攻汉以东的强国随(在今湖北随州)。文王时,楚更为强大,凌江汉间小国,并北上伐灭申(在今河南南阳)、息(在今河南息县)、邓(在今河南邓州)等国。
5、楚成王屡次北上伐郑,引起北方各国的联合干预。公元前656年,齐桓公合诸侯之师伐楚,与楚盟于召陵(今河南郾城东)。齐桓公卒,宋襄公乘机图霸。公元前638年,楚败宋于泓(今河南柘城一带)。宋襄公伤股,病创而死,楚势益张。公元前632年,晋文公败楚于城濮(今山东鄄城西南),楚北上之势暂时受挫。楚先后灭亡弦(在今河南息县)、黄(在今河南潢川)等小国以及楚的同姓国夔(在今湖北秭归)。穆王时,楚又先后灭亡江(在今河南息县)、六(在今安徽六安)两国。庄王时,楚的势力达到顶峰。公元前606年,楚伐陆浑戎,观兵周郊,问鼎大小。公元前597年,楚大败晋师于邲(今河南郑州西北,见邲之战)。公元前594年,楚围宋五月。楚并先后灭亡庸(在今湖北竹山)、舒蓼(在今安徽舒城)、萧(在今江苏徐州)等小国,终于称霸诸侯、共王时,楚的势力有所衰落,公元前575年,晋败楚于鄢陵(今河南鄢陵西北,见鄢陵之战)。次年,楚灭舒庸(在今安徽舒城)。
6、楚长期内乱。共王有子五人,子康王先立。康王卒,子郏敖立。康王弟子围、子比、子皙、弃疾争位。子围杀郏敖先立,是为灵王。灵王先后灭亡赖(在今湖北随州东北)、陈、蔡。公元前529年,弃疾、子比、子皙乘灵王外出,攻入郢都,杀灵王太子禄,立子比为王,子皙为令尹,弃疾为司马。灵王饿死申亥家。后弃疾又逼死子比、子皙而自立,为平王。平王暴*,夺太子建之妇,杀伍奢及伍奢子伍尚。伍奢子伍子胥出奔吴。楚昭王时,伍子胥劝说吴王阖闾伐楚。
7、吴败楚于柏举(今湖北麻城),五战及鄂,攻入楚都。昭王逃入随,使申包胥请救于秦。次年,秦、楚败吴于稷(今河南桐柏),吴引兵去。昭王灭唐(在今湖北随州),还归郢,迁都鄀(今湖北宜城东南)。昭王复国后,又灭顿(在今河南商水)、胡(在今安徽阜阳)等小国。昭王卒,子惠王立。公元前481年,平王太子建之子胜,为白公,袭杀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于朝,劫惠王。叶公子高出兵,平定白公之乱,再度灭陈。
8、楚惠王再度灭蔡,占领淮水流域;公元前431年,简王北上灭莒(在今山东莒县)。简王卒,声王立,立仅六年,“盗”杀声王。声王子悼王晚年任用吴起变法,南收扬越,占领洞庭、苍梧,楚复强大
9、楚威王败越,占领吴故地,越从此破散。楚怀王时,楚与齐纵亲。公元前318年,魏、赵、韩、燕、楚等国合纵攻秦,以楚怀王为纵长,不胜而归。秦使张仪入楚,离间齐、楚,许与商(今陕西商县)、於(今河南西峡一带)之地六百里,已而背约不与,楚因伐秦。公元前312年,秦败楚于丹阳(今河南西峡一带),取楚汉中。楚反攻,秦又败楚于蓝田(今陕西蓝田)。楚服秦,但仍与齐、韩合纵。公元前306年,楚灭越(其后裔退居闽越),设郡江东。
10、楚背齐合秦。公元前301年,齐联合韩、魏攻楚,大败楚军于垂沙。次年,秦亦攻楚,取襄城。又次年,楚怀王入秦被执,后三年死于秦,楚从此一蹶不振。顷襄王时,秦继续攻楚。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破楚拔郢,楚迁都于陈(今河南淮阳)。顷襄王卒,考烈王立,以黄歇(封为春申君)为相。公元前257年,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。次年,楚灭鲁。公元前253年,楚迁都巨阳(今安徽太和东南)。公元前241年,楚迁都寿春(亦称郢,今安徽寿县西南)。考烈王卒,李园杀黄歇,立幽王。幽王卒,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。哀王立仅二月余,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,负刍立为王。公元前223年,秦将王翦、蒙武破楚,虏王负刍,楚国灭亡。
11、据《史记》记载,周武王灭商以后,封宗室召公于燕,在今北京及河北中、北部(周武王之灭纣,封召公于北燕)。燕国的都城在“蓟”(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)。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。*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。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,文化较中原落后,在春秋初年的外族**中更是险些亡国,凭借齐国“尊王攘夷”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,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。
12、前323年,公孙衍发起韩、魏、赵、燕、中山“五国相王”。前314年,燕王哙禅让于相邦子之,太子平不服,作乱,失败**。齐国、中山国趁机伐燕,燕国大败几乎被灭,燕王哙和子之**。齐国退兵后,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,是为燕昭王。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,筑**台,各国士人“争趋燕”。乐毅自赵国来,邹衍自齐国来,剧辛自赵国来。(此节据杨宽《战国史》作了修正。)昭王“吊死问孤,与百姓同甘苦”,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,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,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。前284年,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,率倾国之兵联合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伐齐,连下齐国70余城,**齐闵王。齐地只剩余莒(今山东日照市莒县)和即墨二城。前278年,昭王死,太子燕惠王即位。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,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。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,齐国趁势复国。
13、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**。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,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。前230年,秦国灭了韩国。前228年,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,逼近燕国。前227年,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(现河北易县)。荆轲唱道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之后荆轲行刺秦王赵政未遂,这一**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。前226年,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。燕王喜退守辽东,杀太子丹以求和。前222年燕灭于秦。
14、古国名。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,起源于三家分晋:春秋末年,晋国大夫赵襄子、魏宣子和韩康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,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,成为三个诸侯国。后世历史学家将韩、魏、赵三国与秦、楚、燕、齐合称战国七雄。初都阳翟(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),灭郑国后迁新郑(今河南省郑州)。
15、春秋时期赵氏于晋文侯时迁至晋国,六世而至赵衰。赵衰曾跟随公子重耳逃亡,后来重耳成为一代霸主晋文公,赵衰于是权重位高,其后代赵盾、赵武(元代纪君祥著戏曲《赵氏孤儿》中的原型)、赵简子、赵襄子都成为股肱之臣。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,主要权力被智伯和赵襄子、韩康子、魏桓子四卿把持。前456年,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。
16、赵襄子其父赵简子,其母为一狄人婢女。前454年智伯率韩、魏二家围攻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),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,并*终联合韩、魏二家灭智伯。前453年,赵、魏、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。赵襄子死后,其弟赵桓子自立为君。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,是为赵献子。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,即赵烈侯,是赵国的开国国君。
17、前437年,晋哀公去世,其子晋幽公继位,对赵、魏、韩已毫无**。前403年(周威烈王23年,即晋烈公17年),周王室正式承认韩、赵、魏三家为诸侯,与晋侯并列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认为战国时代由此开始:“初命晋大夫魏斯、赵籍、韩虔为诸侯。”
18、魏国的始祖是毕公高(周文王第十**),周武王伐纣之后,毕高被封在毕,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。毕高之后毕万封于魏地是为魏氏之祖。是轩辕黄帝的嫡裔。
19、魏国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,通过变法改革,国力逐渐强盛,成为战国初年*强盛的诸侯国。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,改革政治,奖励耕战,兴修水利,发展封建经济,北灭中山国(今河北西部平山、灵寿一带),西取秦西河(今黄河与洛水间)之地,遂成为战国初期*强大的**。魏文侯任用李悝、吴起、乐羊、西门豹、子夏、翟璜、魏成等人,富国强兵,抑制赵国,灭掉中山,连败秦、齐、楚诸国,开拓大片疆土,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。更为重要的是,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,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。后来的秦国献公、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。魏文侯拜子夏为师,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,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,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始作俑者。魏文侯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上的策略,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,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。魏文侯死后,其子魏武侯即位,魏武侯在位期间,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,国力继续上升。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,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。公元前343年,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,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。魏武卒来历“魏武卒”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。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,“魏之武卒以度取之,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,负矢五十个,置戈其上,冠胄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而趋百里。中试则复其户,利其田宅。”士兵手执一支长戈、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(12石)、同时携带三天军粮,总重约五十余斤,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,才可以成为武卒并享受优厚待遇。吴起率领魏武卒征战南征北战,创下了“大战七十二,全胜六十四,其余均解(不分胜负)”的奇功伟绩。三十年来,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,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,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,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。根据《吴子·励士》里的记载,周安王十三年(公元前3***)的阴晋之战,吴起以五万魏军,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,创造了五万人,兼(加)车百乘,骑三千匹,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**战役,所以魏武卒*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。魏武卒是当时的步战士兵*为精锐和彪悍的。
20、公元前354年,赵国进攻卫国,夺取漆及富丘两地。因为卫国是魏国保护国,魏国无法坐视不理,于是立即联合宋国出兵助卫反攻,魏卫宋三国联军直逼赵国首都邯郸,赵国被逼闭门防守,并派人向齐国求救。联军于是包围邯郸,希望一举歼灭赵国,以解除被诸国包围之局。但是在同一时间,秦国乘魏军主力不在,偷袭魏国少梁,并夺得少梁,魏国在这场战争里被围攻的危险反而变得更大。齐威王得知赵国被围,本欲立即出兵,但将军段干朋主张延迟出兵,以“承魏之弊”为战略方针。即是先以少量的兵力向南**襄陵,以制造假像,可以表示助赵,又可以牵制和疲惫魏国。再待魏军攻陷邯郸,魏、赵双方均已无力再战之时,再给予正面的**。齐威王接受了这个提议,在赵魏两军相持一年多,邯郸城快要失陷之时,方才委任田忌为主帅,孙膑为军师,率领齐军主力驰援赵国。刚开始,田忌计划奔赴邯郸,与魏军主力决战,解决邯郸之围。但孙膑认为这不利于齐国,于是提出了更为创新和可行的方法,即“批亢捣虚”与“疾走大梁”。“批亢捣虚”即是避实击虚,攻其必救,使敌人出现后顾之忧,前线之围便会自动解开。“疾走大梁”即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魏国重城大梁进逼,以切断魏国的运输要道,并攻其所不备。这样一来,魏军定必回师自救,齐军则可乘其疲惫于路,一举击败魏军,而赵国之围则自动解除。孙膑这一招“批亢捣虚”使得田忌甚为拜服,立即采用。于是齐军主力立即向大梁挺进。在此危急存亡之际,虽然邯郸城已攻破,魏军还是不得只以少数兵力留守邯郸,并由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。但同时间,齐军已于桂陵(今山东菏**北一带)设伏,准备截击魏军。魏军由于长期在外作战,已疲态毕露,再加以长途跋涉之急速行军,士兵皆战意大降。于是齐魏一交战,魏军大败。不过,实力雄厚的魏国并未受到严重损失,并且仍然实现了攻克赵国首都邯郸的战略目标。公元前352年,魏国联合韩国将齐国打垮。魏国的霸业得到继续发展。
21、公元前342年,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的损失,出兵攻打邻近弱小的韩国。韩国并不是魏国的对手,只得遣使向齐国求救。齐威王在征求孙膑的意见后,决定再次坐山观虎斗,待魏韩火拼一番后才出兵救援,这样则“尊名”与“重利”皆得。韩国在拼命抵抗仍五战皆败后,只得再次向齐国求援。齐威王看到魏、韩两国皆元气大伤,认为时机成*,于是委任田忌为主帅,田婴为副帅,孙膑任军师,率领齐军直逼魏国首都大梁。再度施展一次围魏救赵,不过这次所要解救的是韩国。魏国不愿重蹈覆彻,于是停止进攻韩国,转而与齐国决战。魏惠王将攻韩的魏军撤回,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,以庞涓为将,统率10万魏军攻向齐军,要与齐军一决雌雄。这时齐军已深入魏境,欲退不能,因此只得与魏军决战。孙膑针对魏军强悍善战,因而轻视齐军的弱点,大打心理战,先向魏军示弱,**魏军深入,再施以出其不意的**,一举歼灭魏军,并获得主帅田忌采纳。于是孙膑定下了减灶*敌,设伏聚歼的谋略。结果齐军依计行事,与魏军接触后,立即佯装战败后撤。并以“减灶”之策*敌,即在**天挖10万人煮食用的灶,第二天减少至只足5万人用,第三天又减少至仅足3万人用,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,兵力不足的假象。庞涓一如孙膑所料,果然中计,接连追击齐军3天,并因看到齐军天天减灶的情况,得意忘形起来,认定齐军败绩已呈。于是只身带着部分精锐骑兵,日夜兼程追击齐军。孙膑则于魏军必经之处马陵设伏。马陵的通道狭窄,被林木所包围,而且地势险阻,庞涓一旦中计,即无退路。孙膑料到庞涓会于该天晚上赶至,于是以1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的道路两侧,约定在夜里以火光为号,万箭齐发,并预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,于其上写上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”的字样。庞涓的骑兵再如孙膑所料般于晚上赶至马陵,庞涓看见有一颗树的树皮被剥掉,上面还刻着字,因此停下来,并命人点火照明,以阅读树上所刻的文字。但他还未读完,齐军已万箭齐发,魏军因没有准备,即时溃乱,庞涓中箭,结果被齐军大败。庞涓眼见无法改变局势,只得大叹“遂叫竖子成名”后**。齐军再乘胜追击,结果歼灭魏军共10余万人,并俘虏了魏军的主帅太子申,马陵之战以魏军大败而告结束。马陵之战后,魏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,从头号强国顿时沦为二流强国。魏国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,此后战国开始了齐国和秦国争霸的局面。
22、前260年,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,中了秦国的反间计,用“纸上谈兵”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,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,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。前257年,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,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。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,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厘王和魏无忌送信,请求魏国救援,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。秦昭王得到消息后,派使者威胁魏安厘王,魏安厘王惧怕,就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,留在邺扎营驻防,名义上为救赵,实际在观望形势的发展。平原君不断派使者前去魏国催促,并责备信陵君不顾赵国和信陵君姐姐的危亡。信陵君为此忧虑万分,屡次请求魏安厘王出兵,门客也用尽各种办法劝说,但魏安厘王惧怕强大的秦国,始终不肯听魏无忌的意见。信陵君估计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赵,又不想看着赵国灭亡,于是凑齐战车一百多辆,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死拼。魏国货币
23、信陵君到了邺,拿出兵符假传魏安厘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担任将领。晋鄙合了兵符,验证无误,但还是表示怀疑,不想交出兵权。此时的信陵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只好让朱亥动手,用铁椎**晋鄙,强行**。信陵君统领晋鄙的军队后,精选士兵八万开拔前线。与此同时,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援赵国,在楚、魏、赵三国的联合下,一举击溃秦国,解除了邯郸之围。信陵君通过窃符救赵获得了巨大的威望,魏王担心他会危及自己的地位,所以将其罢免。信陵君知道自己不能再获得魏王的信任,变交出兵权,回到自己的府邸,整日喝酒于夫人为乐。不久,在沉闷苦恼之中,信陵君因酒色过度死去。秦国知道信陵君死后,便加大对魏国的攻伐力度.魏国毫无还手之力,只能在苟延残喘中度日。
24、秦**即位后,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。*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。
25、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。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。其国君为嬴姓。秦*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,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。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。从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。前325年秦惠王称王。前316年秦灭蜀,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。前246年秦王赵政登基,前238年掌权,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。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,到前221年秦灭齐国,统一中国。公元前207年,秦国灭亡于秦末农民战争。
关于7雄,战国七雄是哪七雄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ongyuanwan.com/game/202408/29121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-
黑风山副本 梦幻西游黑风山副本攻略
1、副本进入找国境的小二(66 69)进入2、进入副本后,场景为解阳山,找玄奘、刘伯钦、婆婆3个NPC领取任务(不用组队,单人任务),并完成N [详细] -
光明vs黑暗**英雄 光明vs黑暗**英雄密码
光明VS黑暗3 42*终完美版**英雄密码是什么?光明vs黑暗3 42*终完美版是由飞飞之列制作的一款魔兽防守地图,这也是魔兽地图史*为BT的一款地图 [详细] -
方舟生存进化英文 方舟生存进化在steam叫什么
《方舟:生存进化》在steam中叫ARK:SurvivalEvolved。想要在steam中找到《方舟:生存进化》游戏,只需在steam搜索栏中搜索ARK:SurvivalEv [详细] -
逍遥阵容搭配**,道天录阵容搭配大全
大家好,如果您还对逍遥阵容搭配**不太了解,没有关系,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逍遥阵容搭配**的知识,包括道天录阵容搭配大全的问题都会给 [详细] -
养蛙游戏叫什么 养青蛙的游戏叫什么
1、“养青蛙游戏正式名字为《旅行青蛙》,是曾推出过《猫咪后院》的游戏公司HIT-POINT**的一款休闲小游戏。支持Android iOS运行。”2、游戏 [详细] -
dnf血法师用什么武器 dnf血法师用什么武器好90史诗矛VS快乐棍
1、dnf血法师用什么武器更好?血法师的武器系统默认是矛,虽然血法师技能中没有武器精通,但是在矛武器中有增加血法师技能。然而在这个武器 [详细] -
宝库掉落 魔兽世界里阿尔卡冯的宝库4号BOSS攻略
宝库没有英雄和普通之分,只有10人和25人之分。宝库四个boss:土、风、火、冰。土掉所有职业的T7(25人掉2阶段T7)和S5,风掉T8和S6,火掉T [详细] -
dnf武器附魔宝珠 dnf武器属强宝珠有哪些
1、dnf武器附魔光属*宝珠有:EX多尼尔、东方之星塞拉、艾克洛索、光之骑士、莫格尼斯、法嘉璐、贝里斯克、圣者米歇尔、歼灭之内贝尔。小伙 [详细] -
lol战绩查询** 怎么查韩服lol战绩
1、如果你想要查看你队友的战绩,你需要先了解队友的游戏ID,这个没什么问题,要成队友了肯定会告诉你ID的,这个时候在网上搜索“英雄联盟 [详细] -
公孙瓒搭配阵容及战法 率土马超公孙瓒开荒攻略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公孙瓒搭配阵容及战法这个问题,率土马超公孙瓒开荒攻略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首先。 [详细]